|
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被稱為心臟驟停“救命神器“心肺復蘇與施救早晚密切相關,越早施救成功率越高” 近日,在重慶市南岸區行政中心A區,區紅十字會開展“六講活動”組織專家進行健康急救知識宣講,全面融合“健康有我”文明實踐項目,為民建南岸區委會會員們開展應急救護培訓,提高其應急救護知識技能,樹立新時代健康文明生活理念。 培訓過程中,區紅十字會講師根據培訓對象的特點,結合真實案例,利用模擬教學、多媒體,進行了深入淺出講解。應急隊員不僅向會員們示范了心肺復蘇、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,還邀請會員們上臺實戰操作,確保其準確掌握急救技能。 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被稱為心臟驟停“救命神器”,是一部能夠自動監測患者心律、并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的急救儀器,是用于快速搶救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常用設備,操作簡單,使用AED是迄今公認的院前制止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方法。AED的使用成為了當天培訓的重點內容。講師邀請會員們借助教學模型進行AED操作,確保基本掌握AED使用技能。講師告訴記者,盡管AED被稱之為“傻瓜式操作”設備,但相應的急救專項培訓仍不可或缺。 本次培訓得到了民建南岸區委會會員們的一致認可。大家踴躍參與,上臺體驗。“這是一次大有裨益的培訓。”會員們紛紛表示,“通過培訓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危急重癥認識能力及應急處置能力。” 區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區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仍然將進入校園、機關、企業、社區和農村,為全區萬名群眾送去應急救護“大禮包”,在提升公民自救、互救意識上發揮積極作用,在增強社會各界群眾預防、避險、自救、互救意識和技能上貢獻力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