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谷里醒目著幾位生命守護者的身影,急奔前去抬起擔架,固定擔架綁帶,實施急救措施。就在不遠處,幾位工作者也正在進行復蘇模擬指導操作,現場響著AED(自動體外除顫儀)的提示音。
這場以應急救護為主題的團隊式定向徒步運動公益賽事——“紅氣球”挑戰賽將運動與公益結合,讓參賽者在互動中了解和學習急救知識技能。
“紅氣球”挑戰賽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打造,首場比賽于2021年5月在北京開展,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、職場白領、學生等人群參與。
8月27日,“紅氣球”挑戰賽第二站在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神泉谷景區進行。此次活動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、貴州省體育局、貴州省紅十字會聯合主辦,黔南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(州體育局)、黔南州紅十字會、中國農業銀行黔南分行、長順縣人民政府、貴州省無線電定向運動協會承辦。
記者從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方面了解到,2021年下半年,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在北京成功辦賽經驗的基礎上,對“紅氣球”賽事進行升級,完善了品牌形象、賽事形式、任務規則等多個標準化模塊。有意愿的地方紅十字會可以提出申請,選擇相應模塊進行組合,從而實現賽事在各地的復制。
此次活動在貴州神泉谷景區進行,與場地適宜、多方大力支持等因素相關。該地以自然風光為主,道路完善,且積累了豐富的體育賽事辦賽經驗。
據統計,共有80支隊伍、396人參加了此次“紅氣球”挑戰賽,另有78名紅十字志愿者應召提供支持。參與者多為年輕人。
將急救與運動徒步結合
此次“紅氣球”挑戰賽中,參賽者分為大眾組和親子組。大眾組五人為一隊,需完成16公里定向徒步;親子組二到四人為一隊,每隊至少有一名4-8周歲的兒童,隊伍需完成五公里定向徒步。
較為特別的是,“紅氣球”挑戰賽設置了應急救護任務,包括外傷包扎、氣道梗阻處置、心肺復蘇+AED操作、安全知識答題等八項內容,需要現場完成后方準打卡。其中六項涉及現場實操,需要參賽者采用模擬假人、擔架等設備進行應急救護技能操作。如果參賽者對急救過程不熟悉,會有持證的紅十字會志愿者進行現場教學。

任務點現場進行心肺復蘇教學
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應急救護項目中心主任告訴記者,賽事中的任務規則是根據紅十字急救員培訓標準進行簡化設計的,讓參賽者能夠認識各類急救設備的應用,了解相關知識。如果參賽者有興趣,賽后還可以通過“紅氣球”挑戰賽的公眾號和網站進一步學習,或者到紅十字會報名參加急救員培訓。
記者看到,在“心肺復蘇+AED操作”任務點,由于涉及的操作要點多,參賽者基本需要由志愿者先進行教學和演示,再嘗試自己實操。
“30+2——胸外心臟按壓做30次,人工呼吸2次,這是一個正式的程序。”該項目點的裁判員周朝暉在現場進行心肺復蘇教學,隨后演示如何使用AED,包括電極片貼放和進行電擊等。
周朝暉是貴州醫科大學2020級學生。“當路上突發意外,比如有人突然眩暈倒地,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辦,也不敢上前幫助。從(任務的)整體完成情況來看,參賽者都能認真對待,所以完成情況是非常高的。”他表示,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應急救護的方式和過程。
在終點,有參賽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之前沒有學過急救知識,這次在活動中學到了許多,收獲很大。
公益賽事備受期待
運動與公益均適合在全民范圍推廣。近年來,以“運動+公益”結合的形式辦賽頻頻出現,例如公益徒步、馬拉松公益跑等類型。在傳播和籌款方面,這些賽事也容易取得不錯的成效。
對慈善組織來說,籌款是重要的造血來源。“紅氣球”挑戰賽是否具備籌款屬性呢?
急救中心主任告訴記者,“紅氣球挑戰賽”的標準化設計已經加入了籌款模塊,可以在辦賽時直接使用。“我們希望借此調動參賽者的積極性,同時也吸引更多人關注和支持紅十字應急救護工作。”
運動+公益的雙重屬性,也使“紅氣球”賽事被寄予厚望。
“我們以長順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為依托,以公眾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,積極倡導‘人人學急救,急救為人人’的公益理念。”長順縣委副書記劉剛表示,通過開展本次活動,必將有效提升長順公益慈善事業的影響力和活動組織能力,進一步弘揚慈善文化,使慈善成為一種新風尚。
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貝曉超表示,“紅氣球”挑戰賽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精心策劃籌備的創新公益模式,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致力于將其打造成可復制、可推廣、可傳播的參與式人道公益標桿品牌。“未來,我們期待‘紅氣球’挑戰賽在更多地方開展,不斷倡導‘人人學急救,急救為人人’的公益理念,提升社會公眾的應急自救互救能力。”